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至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

 

(1)理由: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 影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差异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 (3)理【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政治确立君主立宪制,这意味着法权至上原则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建立信用体系,要求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理由:根据材料“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民法及公司法…”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是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道德义务超过商业利益;商业缺乏法律保障;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商业资本的发展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结合明朝的时代背景分析,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未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一“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可知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二“光荣革命前后”结合时代背景从当时中英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仍以重农抑商为核心;儒家传统观念固化,社会缺乏私有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英国:君主权威不断削弱,人治社会逐步向法治社会过渡;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外的殖民扩张促进商业资本的膨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传播。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二“1689年是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了限制王权,1689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意味着法权至上原则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社会建立信用体系,要求私有财产得到有效保护,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   中国(农耕文明的余晖)   西方(工业文明的曙光)   经济   农耕文明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资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手工工场时期   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反教权、反专制王权的资级革命,资级代议制在少数国家确立   文化   理学占统治地位,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出现;鄙薄科技   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   对外交往   由开放到封闭,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抗击外来侵略,捍卫领土主权   重商主义、海外贸易 早期殖民扩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由此及所学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 其体现了分封制的内容

C. 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D. 其靠母系血缘关系维系

 

查看答案

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这一主张尽

A. 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 体现王在法下

C. 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 突出依法治国

 

查看答案

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 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 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 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 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查看答案

下表为“清代地方督抚旗员、汉员变化表”。综合表格内容可知,当时

A. 汉员比例上升实现了满汉平等

B. 出现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局面

C. 时局变动导致政权结构的变化

D. 地方机构开启半殖民地化进程

 

查看答案

清末民初,嘉定东南部“因邻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求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盖自爪哇传来,佐西餐中之肉食”,宝山县则种洋葱“以销售申地,为西餐主要物”。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近代农业商品化生产趋势加强

C. 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 沿海地区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