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9月5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次晋察冀的出击,采取主动进攻,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
A. 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 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C. 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D. 北方抗战己转入反攻阶段
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获取新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B. 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
C. 新理念更有利于全景展示历史 D. 抗战的研究必须借助新技术
当时的……指导机关不做发展土地革命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却只做上层的团结功夫,蒙蔽阶级矛盾,不去夺取军队,不去武装工农,不能利用参加政权的机关,不去为 群众谋利。”这导致
A. 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二次革命失败
C. 断送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D. 国共合作破裂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有学者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共识 B. 仅凭暴力不能使革命胜利
C. 对袁妥协是革命党人正确选择 D. 妥协与斗争都是革命方式
货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他认为,制约光绪没能 “清算”慈禧太后的根本原因是
A. 性格怯馆 B. 角色意识 C. 君主制度 D. 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