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
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北宋立国之初,建立了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宋太宗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成为定制。这一演变反映了宋代
A. 相权分割,专制皇权加强
B. 政出多门,中央集权削弱
C. 官员增多,行政效能提升
D. 多相设置,皇权遭遇威胁
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
A. 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 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
C. 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 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 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 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 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 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
A. 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B. 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
C. 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D. 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20世纪目睹了“西方的没落”和朝向东方的“世界重新定向”。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 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请回答: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