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整理
从表2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大中国迷之一的伏尔泰(1694—1778年)在其著作里,部分地把中国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就中国国家的绝对权力,他看到了永恒的力量。孟德斯鸠(1689—1755年)剌断言“棍棒统治着中国”,他谴责中国是“暴虐国家,其原则是让人民恐惧”。伏尔泰的同事魁奈(1694—1774年)辩称“开明专制主义有利民众而非贵族”,他说儒家思想制约着专制主义。到18世纪60年代,一位英国讽刺作家曾说:“我们的知识来自明智的中国人。”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
材料二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其封面印着“LAJEUNESSE”,是法语“青年”的意思。陈独秀和他的战友们在《新青年》上发表大量赞美法国启蒙思想、讴歌法国大革命的文章。李大钊在1917年10月发表的《暴力与政治》一文中两处引用了中江兆民翻译的卢梭《民约论》。陈独秀的亲密战友高一涵思想中也糅合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民主权”观念。但随着时局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必然注入新的内容,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淡出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古代中国的看法及其对启蒙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中国的政治整合,以控制民生经济命脉和“利出一孔”的政策设计等实现利益整合。以体制化的科举选官和基层宗法治理实现组织整合,以“家国同构”“尊君”和“民本”相统一的儒家政治伦理实现文化整合,以存在严重结构性缺陷的法律实现薄弱的法制整合,以一以贯之的强力与暴力实现阶段性的强制整合。它维持了农业帝国的“超稳定结构”与秩序,也创造出了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文明成果,但这种凝固型政治秩序到后期遭遇到了严重的现代化困境,其兴衰成败不可不察。
——摘编自王蒙《传统中国的政治整合:秩序与困局》
材料二传统中国社会从总体上讲就是一种“不规则、非程序的政治”,君主对异己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所采取的剿杀政策和残酷镇压特别血腥,全无宽容与妥协,正所谓“权断于主”“治民一众”。现代政治则以宪法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政治权力主体的职能,意味着政治权力不再是一种恣意专断的权力,而是受到约束的规范性权力。换言之,法律的权威取代了君主权威话语。
——摘编自万斌、谢晖《从不宽容到宽容:中国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中国政治的核心特征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转变过程中的变化。
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A. 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 取材来源十分广泛
C. 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 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交往中通行的是资本主义原则,是“富国俱乐部”,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却在某种程度上将“杀鸡取蛋”变成了“养鸡取蛋”。这反映了
A. 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B.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有依存性
C.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重要地位
D. 资源在全球实现了合理配置
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避免美苏战争,即法国大学者阿隆所说的“隐蔽的俄美非战公约”。这说明冷战时期美苏
A. 共同承担世界和平任务
B. 双方军力基本保持平衡
C. 努力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D. 在对抗中以缓和为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