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唐时城市布局中,有专供贸易的“市”。市内商肆按行业排列,整齐有序。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设有市师、质人的管理人员。并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材料二 有资料描述宋代城市“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材料三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市“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重镇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重镇兴起的背景。(6分)
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 纸币经历从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C. 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 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汉书·宣帝纪》中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顾炎武也曾说过“今日贪取之风,所以胶固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禄重而吏多勉而为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体现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
B. 提出解决吏治问题的根本途径
C. 正确揭示了吏治问题的社会根源
D. 已经认识到整顿吏治的重要性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 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
B.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C.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
D. 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这说明长江流域
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大
B. 民众纺织积极性较高
C.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D.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 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 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C. 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 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