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音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5分)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4)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3)说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大;政府都关注民生。 (4)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析】(1)“悲剧”:从有关罗斯福总统的字里行间很明显可以看出是指大萧条,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具体措施:结合罗斯福新政有关救济的内容回答即可;特点:根据“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可归纳可得出政府主导,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 (3)说明:中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表明了世界联系更密切,即全球化的深化,同时表明政府调控能力加强和政府关注民生等。 (4)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和材料可分别从增加政府开支、关注民生、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等方面归纳共同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摘编自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材料三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黄遵宪《番客篇》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材料三黄遵宪诗中所说的“大错”指什么?从历史的角度看,它“错”在哪里?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包括

①阶级矛盾激化

②法西斯势力抬头

③股市崩溃

④企业大量破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1922-1929年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但被称为“虚假的繁荣”,“虚假”的表现有

①贫富差距拉大

②股票售价远远高出生产利润

③分期付款迅速膨胀

④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其意在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A. 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 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 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根本措施

D. 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