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A. 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 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 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关于百家姓中的许姓,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勤勉有功,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礼乐制度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直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反映了传统婚俗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B. 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C. 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