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派文臣任州郡长官    B. 设“三衙”,收精兵

C. 制钱谷,中央掌握州郡大部分财赋    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A 【解析】根据题干中“(文人)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北宋的重文轻武思想,故派文臣任州郡长官,A项正确。设“三衙”,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B。C项涉及财政问题,削弱地方割据基础,与重文轻武的思想无关,排除。“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厢军,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

A. 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 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 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 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查看答案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查看答案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 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