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文献史料,判断它们可以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研究的可能性较大 史料出处 史料引文 ...

下表文献史料,判断它们可以用来辅证哪个方面研究的可能性较大

史料出处

史料引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

《左传·宣公十一年》

楚子县陈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吴王发九郡兵伐齐

 

 

 

 

 

 

 

A.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不断的战争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行政制度

C.西周后期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

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趋势

 

B 【解析】 试题分析: “晋襄公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和“楚子县陈”不能体现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不断的战争,故A项错误;三则史料引文分别出现了“县”“县”和“郡”等字眼,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下的分封关系,故C项错误;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趋势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 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B. 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 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 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

 

查看答案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 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 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C. 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 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