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

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君主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君主专制的观念越来越淡化

D.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万历皇帝在朝会上遭遇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的争辩,有时甚至无端谩骂,在此情况下万历皇帝被迫长期不上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辅臣举足轻重,虽无丞相之名,但近丞相之实。皇帝无法离开内阁,但同时也担心内阁权力扩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一些约束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内阁辅臣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内阁首辅拥有更高权力。且材料主要强调君主权力受到制约,集体领导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由明而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达到中国封建社会顶峰程度,君主专制观念淡化不合史实,故C项错误;此处材料内容主要表述的是朝臣与皇帝之间的问题,朝政混乱则更多的体现为臣子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及由此形成的派别团体之分,而不是臣子与皇帝之间的争辩。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体制并不是朝政混乱的根源,造成朝政混乱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皇帝为限制内阁权力扩张而引入宦官进行制约,故D项错误。 时期 名称 职权 特点 明太祖时期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 设立内阁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

 

查看答案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查看答案

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作者认为

A. 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 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 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 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查看答案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断,行省的设置

A. 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

B. 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破解了“藩镇割据”难题

 

查看答案

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利。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A. 明确官员的职责

B. 防止官员权利膨胀

C. 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避免吏治腐败发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