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B.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C. 收藏玉玺,皇帝喜好
D. 皇帝防范丞相擅权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皇帝制
D. 世袭制和行省制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 满足皇帝的私欲
B. 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C. 强化君主的权力
D. 彰显皇帝的权威
“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是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 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 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
D. 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A. 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 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