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观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观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中康(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挨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材料二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三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国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承、左承、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材料一中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奏章?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能证实材料二的观点的是哪两个机构?指出这两个机构的地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结合实际说明科举制度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1)殿阁大学士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军机处实际上是清朝的最高行政机构。 (3)进步性:限制了徇私舞弊的生发;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恃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观念;人才激励机制。 (4)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解析】本题以明太祖处理奏章为切入点,考查对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这一阶段特征的理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这体现了皇权的加强。 (2)材料“明清两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能证明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内阁和军机处的地位。 (3)材料“能破朋党之私”“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科举制的进步性。从人才流动、激励机制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4)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可以从权力的分散与制衡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查看答案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 龙生龙,凤生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查看答案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葑侯. 材料反映了

A. 察举制的沿革    B. 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 察举制的弊端    D. 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查看答案

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选官的标准、对象和古代政治,空格

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A. 世卿世禄

B. 才能道德

C. 文化文章

D. 门阀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