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四年(1726年),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这主要反映出
A. 清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清代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 清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 流官与宣慰司职权相当
下列史料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
A.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B.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 战国时秦王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
D. 清初“军国政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 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关于明代内阁,清朝编修的《历代职官表》认为其“总之钧衡近地,职参密勿,其事权之属与不属,原不系乎宰相之名,而惟人主之威柄以为操纵”。这反映了
A. 首辅权力的扩张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制度变更的惯性
D. 宰相制度的弊病
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 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