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表1 史书 成书朝代 史家 特点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称北朝政权为“岛夷” ...

1

史书

成书朝代

史家

特点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称北朝政权为岛夷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称北朝政权为岛夷

《魏书》

北齐

魏收

称南朝政权为索虏

《南史》

唐代

李延寿

把南朝诸帝列入帝纪

《北史》

唐代

李延寿

把北朝诸帝列入帝纪

 

导致表1史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史书体例的变化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北人南迁的推动    D. 政治局势的变化

 

D 【解析】表格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政权的更替以及政治局势的频繁变化,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史书体例是一样的,没有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表格未涉及儒家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北人南迁的推动只是次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

A.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 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 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    D. 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

A. 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    B. 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C. 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 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

 

查看答案

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异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 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的话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及或到)以治天下也。”《贞观政要·政体》记载唐太宗对此的看法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材料二: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于是,(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唐统治者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材料二反映明太祖又是如何看待丞相一职的?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被分权的局面?

材料三

(2)图二与图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较最主要差别是什么?

材料四两千多年来,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也有助于大型工程的建设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3)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某年,《点石斋画报》载:“刘渊亭大帅……对众誓师,言辞慷慨……誓毕即统率黑旗精兵五营自台南直攻台北……。”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黄海海战

B. 抗日战争

C. 三元里抗英

D. 反割台斗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