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一般由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严格的三省六部制可能并不存在 B. 宰相职务已经形同虚设
C. 职官设置以加强君主专制为目的 D. 执行为尊者避讳的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原本是在“家”与“国”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及利益调整下波浪式前进的。唐中期以后,“国”依靠“家”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统治,从以法家“治理模式”为主,到以儒家“控制模式”为主。引起这种转变的制度建设是( )
A. 内阁制的实行 B. 科举制的发展
C. 行省制的推行 D. 宰相制的废除
下图可说明中国古代( )
A. 科举选官是官僚的主要来源 B. 懦家思想塑造悠久文化传统
C. 家族是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 D. 国家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
某学者评价唐初三省制初行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主要依据唐初三省制初行时( )
A. 对君权的范围有所限制 B.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
C.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D.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缓和
史载,汉光武帝时规定,对于秀才和孝廉,推荐人要先委以一定的职务,使之“便习官事”, 合格者才能推举到中央,称为“试职权”。这说明当时( )
A. 中央集权体制走向衰落 B. 选拔官员程序得到规范
C. 地方官员溢举现象严重 D. 注重弥补察举制的缺陷
某学者指出,“历史上,好多地方政府、地方官没有任何自主权,没有任何地方的银子……发达地区往往在分裂的时候能得到有力发展。”这说明( )
A. 中央集权不利于社会发展 B. 分裂比统一更能促进社会进步
C. 过度集权会带来消极影响 D. 中央与地方分权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