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 记载:“丞相胡惟庸和他的党羽陈宁、涂节以及几千名忠实的追随者一起被处死。中书省被废除,同时被废除的还有御史台和大都督府。由此,权力和责任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材料中的做法( )
A. 导致丞相的权势过重 B.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C. 造成了明朝皇权不稳 D.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元朝行省官员通常有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分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另外,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 加强君主专制 B. 体现民族平等
C. 实现地方分权 D. 加强中央集权
据《哈佛中国史》记载:“晚唐时期,69%的高官要么出身于世家大族,要么出身于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期,这个数字只有19%。”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文官政治的形成 B. 平民地位的提高 C. 科举制度的完善 D. 社会结构的变迁
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一般由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严格的三省六部制可能并不存在 B. 宰相职务已经形同虚设
C. 职官设置以加强君主专制为目的 D. 执行为尊者避讳的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原本是在“家”与“国”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及利益调整下波浪式前进的。唐中期以后,“国”依靠“家”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统治,从以法家“治理模式”为主,到以儒家“控制模式”为主。引起这种转变的制度建设是( )
A. 内阁制的实行 B. 科举制的发展
C. 行省制的推行 D. 宰相制的废除
下图可说明中国古代( )
A. 科举选官是官僚的主要来源 B. 懦家思想塑造悠久文化传统
C. 家族是国家的基本构成单位 D. 国家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