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人一直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背景下,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 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B.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C.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A.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 三大战役已经取得胜利
1939年1月,国民党在中央会议上做出决议:“今后本党应力求在乡村社会力量之发展,过去本党组织仅偏重城市而忽略农村,致广大之农民群众易为异说所乘。今后本党应着重革命理论之宣传与领导,而使违反主义之思想无从流布于社会,而于战区及敌人后方,尤应注意。”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有意限制中共力量 B. 注重调动农民抗日积极性
C. 力图维系一党专制 D. 战略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召集专门会议,讨论发表宣言的问题。蒋介石认为,“其权在倭王,若我宣言能感动倭王,或可转危为安,是较平时权在下级与前哨者当易为力乎?”材料说明( )
A. 国民政府表达了坚决抗日的信心 B. 全民族抗战局面由此开始
C. 蒋介石未认识到日本侵华的野心 D. 正面战场遭受了较大挫折
1937年2月,蒋介石提出“妥协内外各方,专力对倭” “开放党禁” “实行政党政治”:1937年12月,他又说:“与共党代表谈组织事。此时对共党应放宽,使之尽其所能也。”这反映出蒋介石( )
A. 竭力维护全民族抗战局面 B. 与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C. 力图削弱中共的政治实力 D. 联合中共力量共同抗曰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决定把“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仍然由共产党领导,以工农为主体,同时又接受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阶级。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 认识到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 希望扩大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基础
C. 指明了红军战略转移的正确方向 D.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