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

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

A. 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

B. 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

C.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

 

A 【解析】试题分析:作者主张“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推进交通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作者观点,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对发展铁路交通的态度,故B项错误;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形式之一,但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本国铁路“密若蛛网”,没有涉及在华修筑铁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此言论

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

B.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

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

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受西方服饰的影响

B. 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

C. 新潮女性日益增多

D. 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

 

查看答案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对此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

B. 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

C. 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

D.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江南制造总局产品性能不佳,连淮军都拒绝使用;再如生产一支步枪成本是17.4两银子,而购买外国步枪成本为10两银子,当时出现了“造枪不如买枪”“造船不如买船”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国家掌握先进技术

B. 企业缺乏科技人才与管理

C. 国人崇尚西方新技术产品

D. 西方国家享有通商等特权

 

查看答案

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 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 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