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这段话较为突出地反映了
A. 基督神学的内在理念
B. 人文主义的哲学主张
C. 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
D. 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A.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 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 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 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 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B. 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C. 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D. 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