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和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之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征辟制
B. 举制
C. 察举制
D. 刺史制
中国古代官制的演变轨迹,大体是皇帝将身边的侍从人员逐步演化为朝廷的正式官吏,由职秩较低的事务性官吏提拔为位阶较高、拥有相当权力的政务官僚,将身边的侍卫人员提拔为军事将领等。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 建立中朝
B. 节制藩镇
C. 三省六部
D. 废除丞相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B.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C.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据《史记》记载,秦朝在地方“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还可称为“监公”,或称为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秦朝的监御史( )
A.和郡守、郡尉相互牵制
B.掌握地方的行政事务
C.充分体现了人民的监督权
D.由皇帝任命,直接向皇帝负责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 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 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其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世卿世禄制的废除
B.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C.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 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