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1日的《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 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图中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罗马人的征服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全球化的推进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 “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 重农抑商的政策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土地国有制
B. 重农抑商政策
C. 土地私有制
D. 盐铁专卖政策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 “人定胜天”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