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B 【解析】“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等字眼意在强调是在重建儒学,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理学非常利于约束道德人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清初理学仍然是传统主流地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清代儒学重建并非回归孔孟本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A.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 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C. 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D. 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查看答案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 导致了地方割据

B. 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C. 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查看答案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查看答案

16世纪,珠江三角洲地区更多从事外贸和经济作物的生产,而岭南其它地区单一生产水稻,供应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丝织、陶瓷业还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这表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A. 促进了生产专业化

B. 集中在珠江三角洲

C. 促进了区域性社会分工

D. 冲击了自然经济

 

查看答案

袁行霈、严文明在《中华文明史》写道:“从宏观来看东晋南朝和十六国北朝全部历史运动的总体,其主流毕竟在北而不在南。最终是北方得以统一南朝,是北朝而非南朝构成了隋唐盛世的来源,这不是偶然的”。材料反映的现象表明

A. 隋唐盛世与南方无关

B. 南方经济停滞不前

C. 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

D. 北方政局十分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