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A. 建立民主共和
B. 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 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D. 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
B. 实现权力制衡
C. 改革邦联政治
D. 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结论 |
A |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 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B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
C |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
D |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
A. A
B. B
C. C
D. D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 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 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D. 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