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西欧国家,迄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俾斯麦在1881年时就看到,光用“鞭子政策”对付工人是很难奏效的,需要辅以“糖果政策”改善工人处境。80年代初,德国规定6天工作制,按时给工人支付货币工资。1889年颁布老年和残废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到l900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俾斯麦的社会立法开资本主义国家之先河,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大危机促使美国政府致力于社会保障事业。1933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5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1950年至1980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11.8%。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有:把与社会福利有关的部分资产,如医院等出售给私人或私营部门;将某些社会福利项目的出资与管理责任交给私人组织;削减国家提供的福利。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看国家责任的减弱,如通过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审计、检查和评估等措施强化对它们的约束与控制
——摘编自闵凡祥《国家与社会:英国福利观念的变迁与撒切尔政府社会福利改革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推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时代背景。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做法。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撒切尔政府改革社会福利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科,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社会福利建设中的政府责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发展过程中农业政策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15世纪末至l8世纪初)的圈地运动中,除了圈占大片土地作牧场外,还有一种形式的圈地是为了更有效地耕作而对小块土地的圈占……始于18世纪晚期的圈地运动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律框架内,以议会通过圈地法令进行圈地的。(晚期圈地运动)变共耕的公地为大块相连的农场,以采用新的比较科学的耕作制度进行规模化经营。
——黄少安、谢冬水《“圈地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及其经济学解释》
材料二在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只为战前的一半,到1924—1925年度则达战前水平的87.3%。1925年的播种面积为1913年的99.3%。
——《苏维埃时期苏联历史文件与资料集》
材料三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推行圈地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苏俄农业总产值约只为战前一半”的主要原因。1924—1925年苏联农业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实施了什么政策?
(3)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不同国家农业政策调整提供的借鉴价值。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 家数 | 资本(千元) |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
1914—1918 | 63 | 10658 | 荣宗敬、荣德生等 |
1919—1923 | 65 | 17627 |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材料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资本金24756.22亿元;个体工商户2850.53万户,资本金3782.35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
——《2002年企业改革综述》,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生产模式及其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综合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两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的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依据与汉代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表述正确的是
①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改革初期农业形势有所好转。
②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③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同步进行,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④戈尔巴乔夫的“过”主要体现在政治改革中没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