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这说明万隆会议
A. 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B. 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结盟的需求
C. 具有不结盟思想的特征
D. 加强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
A. 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 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C. 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 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
1936年7月,沈均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要求国民党联合红军共同抗日,指出“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对敌人有利,表示坚决站在救亡阵线的立场,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而奋斗。这反映出
A. 联共抗日成为社会的共识
B. 抗日救亡运动取得新发展
C. 国共两党关系开始缓和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 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 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C.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力主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他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美国政府采纳此建议,从1909年起退还部分中国赔款,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这反映了美国
A.意图借助意识形态支配中国
B.控制了中国的留学教育
C.开始实施独立对华外交政策
D.对华政策侧重文化侵略
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在法军攻陷北京的当天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皆持快枪。”法国的这次侵略
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 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 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