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
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是
A.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C.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923年,梁启超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
A. 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B. 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C. 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 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 逐渐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 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 呼吁社会改革
B. 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 组建工人政党
D. 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 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 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断言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
A. 没能推翻旧政权的统治
B.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C. 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 列强扩大对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