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上海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其百年巨变,亦是理解近代中国变迁的缩影。 140年前...

上海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其百年巨变,亦是理解近代中国变迁的缩影。

140年前(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

《伦敦新闻画报》1876年9月2日

就刊登了根据上海寄去的照片制版

的铜版画。

问题:

(1)判断这一图片的真实性,请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修筑吴淞铁路的世界与中国形势。

(3)概括英方、中国官方和上海民众对修筑铁路的态度。

(4)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现象?

 

上海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其百年巨变,亦是理解近代中国变迁的缩影。(28分) (1)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理由:该新闻图片是根据当时人根据当时发生的事件,真实场景拍摄的照片而制作而成。当然也不排斥在制作过程中有出版社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进行人为的改动和美化。 (2)世界:19中叶以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在全球扩展。 中国:被迫开放通商;上海租界开设;洋务运动开展;近代科技传播;社会生活发生变迁; (3) 英方:积极推动,攫取利益 中方官方:拒不实行,消极应对 上海民众:好奇围观,参与修筑 (4) 能够结合中外时代背景提出观点:从时代大背景看,在不平等条约体系之下,英国凭借特权修筑铁路。这一现象本身代表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上海百姓开阔了眼界。清政府对于新生事物一味地抵制和反对,最终拆毁,既反映了传统守旧,也阻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也折射出了近代上海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步履蹒跚。然后从上海民众和清政府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得出结论 论证:结合合理的引用题目的材料进行分析,逻辑性强,观点与事实匹配 语言组织。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示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新闻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主要是拍摄实时实地实景而成,当然也有因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美化或者改动,故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修筑吴淞铁路可知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化的浪潮正在影响中国;在工业化的浪潮冲击之下,中国各方面(被迫开放、租界、洋务运动、社会生活等)发生深刻的变化等。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1866年驻中国的英国公使请在建筑铁路”可知英国态度;根据材料“1876年,清政府顺势而为与英公使签订《收买吴淞铁路条款》,将铁路拆毁”可知中国官方态度;根据材料“男女老幼,纷至沓来,顷刻之间,车厢无虚位”可知上海民众的态度。 (4)本问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论述有理有据即可。根据材料可从铁路的兴修到拆毁的相关过程,从来可从工业革命的浪潮影响下的工业化趋势、中国官方思想传统守旧、民众眼界和见识等方面思考作答,史论结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引领革命,法律巩固成果。

问题:

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维护和发展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

问题:

(1)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2)概括中央集权体制对维护和发展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文革结束以后,经过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查看答案

图这一革命纲领,后来被孙中山概括为

A. 中体西用

B. 适者生存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中国工业革命出现于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