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A. “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 “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 “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 “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A. “为政以德”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 “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上海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其百年巨变,亦是理解近代中国变迁的缩影。
140年前(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
《伦敦新闻画报》1876年9月2日
就刊登了根据上海寄去的照片制版
的铜版画。
问题:
(1)判断这一图片的真实性,请说明理由。
(2)简要说明修筑吴淞铁路的世界与中国形势。
(3)概括英方、中国官方和上海民众对修筑铁路的态度。
(4)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现象?
思想引领革命,法律巩固成果。
问题:
根据提示,完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