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在宋朝时期中央设置的是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项错误,D项是清朝时期设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

材料二文武将吏,植自署里,贡从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自秦始王垂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垂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顿烦(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穗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纵观二十四史,围绕皇位继承人而展开的争斗,几乎是所有宫廷悲剧及大多数朝堂悲剧的源头。由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这使得各皇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

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查看答案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时时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还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这从本质上说明

A. 群臣对即将亡国的不满

B. 南宋末期君主专制加强

C. 宋代相权仍有传统地位

D. 群臣对宁宗专制的不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