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

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A.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B.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C. 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 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林纾强调欧洲文艺复兴也没有将他们的“古文”拉丁文废除;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以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要学习、研究、继承古代文化,也不能废除古代汉语文言文,也就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故A项正确。题干体现林纾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规律性、完整性、关联性没有关系,排除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李蛰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蛰

A. 主张学以致用

B. 维护孔子权威

C. 反对迷信崇拜

D. 倡导自由平等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士人谢肇淛在评价历史上的帝王时,写道:“大约圣贤之君,百不得一;中上之资,十不得一。庸者什九,纵者十五,世安得不乱乎?”这段话

A. 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B. 曲折地批判了现实政治

C. 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D. 放弃了成贤成圣的理想

 

查看答案

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 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查看答案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轻徭薄赋,以民为本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的剧烈变动

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