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

晚清至民国,中国在外抗强权和内求变革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先进中国人针对“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和“在这种制度和文化统治下的民众的种种弱点”提出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民族、民权、民生”

D. “民主”“科学”

 

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这种制度”是指君主专制制度,“传统文化的习惯势力”是指儒家思想;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D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学习西方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统治,严守纲常礼教,排除B;“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没有涉及批判儒家思想,排除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7年,余光中在《蔡元培墓前》一诗中写道:“想墓中的臂膀在六十年前/殷勤曾摇过浓雾里醒来。”材料中主要揭示蔡元培

A. 把北京大学变成为思想启蒙的基地

B. 在北京发动五四爱国运动

C. 在上海领导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B. 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思想理论基础

C. 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D. 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中提到:近代流行过“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论调,他们借助《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提法,指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是核心,形而下的是辅助。持这种论调者的意图是

A. 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B.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C. 倡导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

D.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查看答案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查看答案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与政治运动相结合

B.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C. 把反对封建主义与反对帝国主义相结合

D. 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