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

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明初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进一步扩大;当时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恣。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4)丞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扣住“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的关键词语作答,要强调君权加强相权削弱即可。 (2)既要运用材料观点,又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归纳总结,关键是要突出防止宰相专权和吸取历史的教训等。 (3)主要从权力、职能和是否有法定地位等角度分析,关键是要用内阁首辅不是决策机构的长官、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之类的事实去解释。 (4)黄宗羲的观点是要明确即废丞相后,皇权不受制约,君主权力空前强化。然后具体解释“无善治”即政治不清明、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政治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之类的答案均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有很多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其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标志性意义是

A. 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

B. 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的矛盾的基本解决

C. 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

D. 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查看答案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不能说明

A. 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B. 军机大臣的一切职务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

C. 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

D. 军机处的设立虽强化了皇权但行政效率低下

 

查看答案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段话反映的实质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官僚制度的日趋完善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

A. 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

B. 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C. 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

D. 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指

A. 军功爵制度

B. 察举制

C. 征辟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