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 孔子认为周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 孔子认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 孔子认为和刑罚相对立的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根据此可知,“礼”和刑罚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对康熙应该重新评价。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此评价采用的方法是

A. 全球化理论

B. 文明史观

C. 辩证法

D. 阶级分析法

 

查看答案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他勤于政事,不仅仅是体恤百姓,更想让大臣们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 稳定社会秩序

B. 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

C. 缓和阶级矛盾

D. 完善各项政策

 

查看答案

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的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

①统一事业的完成

②海运的兴起

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其中的“根本好转”主要表现为

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

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③北非战事结束

④德军失去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方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A. 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B. 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 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 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