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

《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D 【解析】明朝开始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君权得到了空前的强化,这时君权与相权之间“互为节制”的格局被打破了,之后君权更进一步强化,故D与题意相符,正确答案为D。ABC都可以体现题干所体现的观点,故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 宦官专权

B. 内阁的作用

C. 六部掌握实权

D. 军机处的设置

 

查看答案

《中华文摘》第一期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诏》)。这一现象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A. 礼乐制度的建立

B. 封建等级制度建立

C. 专制皇权的强化

D.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A唐代

B.宋朝

C.明代

D.清朝

 

查看答案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C.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D.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