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 扩大理学家的知名度
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A. 人定胜天
B. 无为而治
C. “天人感应”
D. 实行仁政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法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候”,这表明
A. 儒学得到重视
B. 民间广泛接受儒学
C. 平民地位提高
D. 西汉重视人才选拔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D.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B. 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C. 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
D. 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