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 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 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 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2016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描述,与古代的说法或传说不相符的是
A. 元宵节挂灯最早跟佛教仪式有关联
B. 清明节吃寒食最早是为了纪念一位先皇
C. 中秋节吃月饼曾与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关
D. 古代的春节叫元旦,意为一年的第一天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要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人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 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 “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 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 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 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 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 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