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

A. 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    B. 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C. 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    D.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朝宋太宗时期国家在科举制的政策上对工商业子弟及其他人员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放宽限制,可见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表明宋朝科举制相关政策的调整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宋朝科举制的规定只是针对部分工商业者子弟所作的调整,故A、C错误;此时科举制仍采取考试的选拔方式,故B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本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

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C.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胀    D.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查看答案

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三十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中国

A. 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B. 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C. 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D.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查看答案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B.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C.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B.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 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D.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查看答案

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D. 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