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                       ——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

《十二表法》将作为家庭首领的家父享有独特的巨大权力具体化并且细分化。其对家父唯一的明确限制是有一条“若家父出卖家子三次,家子即脱离家父”的规则。家父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当家父欲行使对其后裔处以死刑的权力时,必须召集理事会进行听审,家父的行为要受到这个理事会裁决的约束。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公法与私法并不相矛盾。

——[英]H.F 乔洛维茨 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研究历史导论》

(1)概括“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不同。

政治意义上的“宪法”一词在英美两国含义迥然不同。于美国意味着某个特定时刻颁布的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成文法律文件,而对于英国人而言意味着其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经由数个世纪渐积而成的——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且规范当下政府操作行为的法律、习惯和先例。                                ——[英]沃尔特·白芝浩《英国宪法》

(2)说出“宪法在英美两国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宪法特点的理解。

1911一1928年间的这段历史是国人寻求宪政救国而归于失败的历史,袁世凯及北洋系在其中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把这段历史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则明显是用一个集团来代替整个时代,而且,这段历史在国民党看来就是北洋军阀扰乱宪政,分裂割据的历史。在我们传统注重“大一统”历史观的民众看来,国民党无疑把这段历史的混乱责任简单地推给了北洋军阀。今日如果抛开党派的偏见来看待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民初宪政失败,最终归于分裂和政局动荡,并非全然是北洋系的责任,即使是北洋系上台的民初总统和政治治理也并非乏善可陈。                 

——摘编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民国初年宪政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史实进行评析,不少于三例,史论结合。

 

(1)夏商周时代的中国法律重刑法.与血缘政治相结合,强调法律是道德的补充。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以私法为核心,注重维护家父的支配权,注重法律程序,公法与私法并立。 (2)英国没有统一的成文宪法,是由一系列的法律、习惯和先例构成;美国宪法是由1787年制定的成文宪法及宪法修正案构成;英国宪法是历经几个世纪的渐积而成,美国1787年宪法由制宪会议制定。 从13世纪的《大宪章》到17世纪的《权利法案》及其后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最终确立了议会主权(王在法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具有尊重传统、渐进创新的特点。 (3) 示例一:我认同民国初年宪政失败并不全是北洋军阀的责任这一观点。 理由:民国初年宪政失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力量涣散,革命党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旧三民主义号召力不足;帝国主义威胁革命党,先扶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扶植军阀混战;封建势力强大,反对和破坏宪政;袁世凯窃权后实行专制统治,破坏《临时约法》和国会等。 示例二:作者认为民国初年宪政失败并不全是北洋军阀的责任,我不认同这一观点。 理由:我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是造成民国初年宪政失败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袁世凯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造成宪政阻力大;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破坏《临时约法》和国会;北洋军阀镇压“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洋军阀镇压五四运动和国民大革命;军阀割掘混战不断,使宪政缺乏社会环境。 【解析】(1)中国古代法律,从材料“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说明法律作为道德的补充.而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则“家庭首领的家父享有独特的巨大权力”,“公法与私法并不相矛盾”,“当家父欲行使…权力时,必须召集理事会进行听审,家父的行为要受到这个理事会裁决的约束”,说明维护家父的权威,注重司法程序,分公法和私法等。 (2)根据材料,美国对宪法的认识是“某个特定时刻颁布的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成文法律文件”,因美国1787年宪法是当年通过制宪会议制定的,而英国则是“经由数个世纪渐积而成的﹣﹣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且规范当下政府操作行为的法律、习惯和先例”,根据所学,从13世纪的《大宪章》,到议会的出现,再到17世纪《权利法案》,以及18世纪形成的责任内阁制等,都是经历较长时间,且采用渐进和平过渡式发展完善而来的。 (3)材料中能够表明观点的是:民初宪政失败,最终归于分裂和政局动荡,并非全然是北洋系的责任,即使是北洋系上台的民初总统和政治治理也并非乏善可陈。但这句话是个复合句,其中主要包含三个观点:1、民初宪政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国家分裂和政局动荡局面。2、民初宪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北洋军阀,而应看到其它原因。3、北洋军阀在宪政方面做出过尝试、努力、贡献,与民初宪政失败无关。其中,第一种观点需要我们掌握宪政与国家分裂动荡间的关系,这是比较深奥的理论问题,宪政的建立是需要革命时期的动荡环境呢还是需要国家统一的社会稳定环境呢?这是个说不清的问题,更何况其中还包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和立场问题,而且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我们都不能举出我们熟悉的具体史实。第二种观点,如果采取赞成观点,应举出北洋军阀之外的反动势力,如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自然经济、儒家宗族观念,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局限性。如果采取反对观点,就应该突出北洋军阀对宪政的破坏,如袁世凯、段祺瑞等北洋军阀破坏《临时约法》,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国会,镇压革命活动等史实。第三种观点需要我们了解北洋军阀在宪政方面的努力,这是我们比较忽视陌生的知识点,如果赞成这种观点是举不出具体史实的,建议大家采用反对的观点,可以具体举出北洋军阀破坏宪政的各种活动等史实,这其实是与第二种观点的反对观点是一致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变革中不断被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试举两例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2)材料中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什么?试简要评述之。

材料三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3)材料三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

 

查看答案

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 二月革命进行时    B. 《四月提纲》发表前后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攻占冬宫之后

 

查看答案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B.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C. 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D. 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 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

 

查看答案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A. 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    B. 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C. 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D. 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