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A. 加强君主专制
B.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 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 制度法令的统一
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 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 “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C.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 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的转变
D. 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