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

2016年2月8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解析】试题分析: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一般而言,古人避讳是有一定规则的。皇帝的避讳自然是为了体现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以加强皇权。所以选择D。AB与皇帝制度不符,C虽然是皇帝制度的特点,但是它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

B. 皇权至上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查看答案

在传统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这一建筑特点主要反映了

A. 天人合一的思想

B. 长尊幼卑的观念

C. 敬天法祖的传统

D. 阴阳流转的理念

 

查看答案

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拥有自己的武装,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地扩充实力向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控制其人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这主要表明分封制

A. 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中央王朝尚未实行权力高度集中

B.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大一统局面

D.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

A. 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 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

 

查看答案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