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材料四: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4)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这一说法?

 

(1)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原因: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 (2)问题:藩镇割据; 看法: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影响: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3)说明:元朝除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即中书省辖地、宣政院辖地)。 优点: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理【解析】 从秦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根本目的,外在形式变化,但根本性质不变。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是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直接根据材料中“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回答原因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问题,根据材料“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即可知道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藩镇割据问题。第二小问看法,根据材料“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可从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消极(积贫积弱的局面)两方面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除了行省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地;一是宣政院管辖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主要从中央和地方关系方面回答行省制度的优点。 (4)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可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根本目的出发,指出变的是外在形式,不变的是根本性质。 整体分析:本题以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汉朝、宋朝、元朝等地方行政制度,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根本目的,中央不断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地方的管理和统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1)依据材料一、二,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结合后代史实说明理由。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材料四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4)材料四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查看答案

罗马早期家庭中“父对其子有生死之权”,共和国时期试图限制“家长权”的滥用;帝国时代进一步限制“家长权”,“父权”逐渐让位于“公共权力”。这表明罗马法

A. 由家族本位向个人本位观转变

B. 包含的传统落后习俗难以消除

C. 以宗法制度来维系国家的政治

D. 以完备的监护制度来保障私产

 

查看答案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A.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 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D. 卢梭的政治学说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 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 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C. 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 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A. 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D. 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