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毛衣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1)变化: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理【解析】 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3)不同: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 差异: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卢商)......家窭(贫寒)困 ,能以学自奋。举进士”可知此时的选官制度应为科举制。第二小问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可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这一角度思考作答。 (2)主要考查相关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可从梭伦改革措施的意义这一角度思考作答。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恢复公民大会、设立四百人会议与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梭伦也由此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3)主要考查对相关史实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可从选官的标准、打击的对象及所维护的政体等角度来作答。如从所维护的政体看,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从打击的对象看,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从选官的标准看,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从制度演变看,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从社会价值观看,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学而优则仕”,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重视个性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三: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材料四: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根据材料一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4)根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这一说法?

 

查看答案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1)依据材料一、二,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结合后代史实说明理由。

材料三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中作者对郡县制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材料四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4)材料四是怎样评价两种政治制度的?

 

查看答案

罗马早期家庭中“父对其子有生死之权”,共和国时期试图限制“家长权”的滥用;帝国时代进一步限制“家长权”,“父权”逐渐让位于“公共权力”。这表明罗马法

A. 由家族本位向个人本位观转变

B. 包含的传统落后习俗难以消除

C. 以宗法制度来维系国家的政治

D. 以完备的监护制度来保障私产

 

查看答案

“在传统中国,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宗法因素决定的,而在传统欧洲,政治关系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主要是由契约规定的。”能够得出与此观点史论一致的是

A.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C. 古罗马的法律原则

D. 卢梭的政治学说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 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 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C. 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 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