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无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三: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儒学新思想?
(3)材料三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北大校长蔡元培秉承“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宗旨,使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康有为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宣扬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百日维新。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南宋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强调“知行合一”、“致良知”
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都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