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