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
年代 | 科技发明 | 中国 | 西方国家 | ||
件 | % | 件 | %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以1500年为界,提取图表中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领先者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二者的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 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 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 发动广大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应出现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 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 器物制度文化
B. 器物文化制度
C. 文化制度器物
D. 制度文化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