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子家训》中有“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体现了 ...

《朱子家训》中有“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材料体现了

A. 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增强

B. 人臣为君父的“忠”的理学思想

C. 朱子强调社会贵任感

D.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对读书人的科举态度有所影响

 

C 【解析】“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均是在强调社会贵任感,所以材料体现了朱子强调社会贵任感,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道德观念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忠”的理学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主旨是强调社会贵任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 “爱人者,人恒爱之

B. “兼爱、非攻

C. “春秋大一统

D. “无为而治

 

查看答案

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儒家思想却从西汉开始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查看答案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 颠彼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

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查看答案

材料一: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西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3)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