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成果。

(4)根据材料四分析“CHINA”一词的三种说法和古代日本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原因。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任答3个方面即可) (4)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了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如提到汉代、唐代发达的对外水陆交通和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或者汉代、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可)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涉及到市场和商品问题,主要突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商品交流频繁两个方面即可,原因则要回答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殖民侵略所造成的。 (2)“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其实就是回答出英国率先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又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即资产阶级革命早、工业革命也早,所以英国就“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 (3)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原因其实是要从汉唐的强盛的角度进行回答问题,例如,可以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和人唐代的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论述即可,最后还要强调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德国期间对中外记者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将给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年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絍,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卷八上

材料二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窑址更是遍及全省各地。唐五代时期,浙江青瓷空前繁荣,越窑生产的精品被称为“秘色瓷”,被诗人誉为“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嫩荷涵露”“古镜破苔”,其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越窑日趋衰落,龙泉窑成为“民窑之巨擘”。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更成为当今世界热门藏品。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三“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告缗”。“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代晁错

材料四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征?简述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

(3)材料三反映了汉代对“贾人”实行什么政策?晁错的理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 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

C. 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 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近代世界市场,具有与早期世界市场不同的特点。以下表述属于工业革命之后近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有

①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②原先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工业资本让位于商业资本

③大机器、交通运输、通信和工厂制度成了市场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④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祭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

①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③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④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