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B.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 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 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 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 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 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C. 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 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 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 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 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 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A. 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B. 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 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D. 平等是自然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