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在15世纪30年代写道:男人应把对“小事的关心”留给自己的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于男人的、光荣的事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B. 男人比女人更适合从事光荣的事业
C. 性别歧视观念在当时依然根深蒂固
D. 社会化大生产使性别分工日益明显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的写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A. 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 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D. 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 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 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C. 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 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明代小说的主人公涉及的社会层面较广,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都成为了小说的主角。这表明
A.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B.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化发展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他想要表达的主旨是明朝
A.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抑人性发展 B.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C. 八股取士严重钳制国民的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隔绝
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 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D.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