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环境的严重恶化
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
A. 重视人的内在完美
B. 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
C. 强调对物理的探究
D. 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 四书五经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 魏晋时期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 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A. 儒道思想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C. 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 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可能的因素是
A. 平民阶层地位的下降
B. 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
C. 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D. 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 重视教化
B. 心由性生
C. 心外无物
D. 人性本善